大米和小米面向全国再招10名自闭症员工,5人已入职

2025-07-09 17:11   来源: 吃瓜娱乐网    阅读次数:2815

      7月1日,27岁的自闭症青年小宇离开郑州的家,奔赴深圳,入职大米和小米IT团队,成为一名AI算法工程师。与此同时,大米和小米上海、东莞、长沙、武汉中心也迎来自闭症新同事。

      在今年的4月2日“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”这天,国内特殊需要儿童康复头部机构大米和小米面向全国再次招聘10名自闭症人士。消息发出后,大米和小米收到了200多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简历,目前已有5名自闭症人士陆续通过面试,走向工作岗位。

      自1982年中国诊断首例自闭症以来,许多自闭症人士已经成年。“我们老了,孩子该怎么办?”这是压在自闭症人士父母心头的一块大石。

      就业是每一个人应有的权利。“如果一个自闭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去做干预,做各种培训,长大后却不能工作,最后还是回归家庭,是件很遗憾的事。”中国儿童发育行为专家、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医师邹小兵表示,随着我们对自闭症的认识水平提高,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科学干预,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孩子可以健康快乐成长,乃至于成年以后拥有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。


      “接到入职offer,心中只有感激”

      拥有生物技术硕士学历和出色编程能力的小宇,3岁时确诊为自闭症。

      从小学起,妈妈就开始了陪读,他坐在教室,妈妈站在窗外,妈妈一旦离开学校去上班,小宇就跑出教室。不过小宇很小就显露出对知识的渴求,爱阅读的他小学六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的图书馆度过。

      “小学、初中时学校对孩子非常包容,还找我去学校给全校分享如何对待自闭症孩子。”小宇妈妈说,因为有个友好的环境,小宇顺利度过了九年义务教育,中考时顺利考上了高中。

      在初高中阶段,小宇对生物、物理、化学展现出了极高的兴趣。但在高中时,没有了小学初中时的包容环境,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,小宇便回家自学。小宇妈按照高中课表,在家中上课。“该上语文课,我们就上语文课,该上体育课,我们就走出家门上体育课。”就这样度过了高中三年,也是在这时,小宇提出了要出国读书的想法。

      小宇顺利被悉尼大学录取,先后获得悉尼大学理学学士和麦考瑞大学生物技术硕士学位。小宇妈妈说,在澳大利亚读书期间,一直有专门的老师对接小宇,帮助他适应学校,完成学业。

      但万里长征只走了第一步,大学毕业后,上哪工作,成了难题。

      小宇回国后,先后在多家公司工作,他开发的自动化程序两天完成,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,结果岗位被缩减,最终“自己把自己优化掉了”;尝试自己独立接收工作订单,结果仅获20元报酬,最终发现遭遇“学徒骗局”。入职新能源公司,却因沟通支持不足而被婉拒。

      就这样,小宇家里待业了两年,看到大米和小米招聘的消息,小宇马上投了简历。小宇妈妈是大米和小米公众号最早的粉丝,“每一篇文章我都看过。”经过三轮面试,小宇成功加入了大米和小米的IT团队。

      谈及为何录用小宇,大米和小米IT技术高级总监崔迁表示,小宇的学习能力不错,具备相关实践经验。当前公司在大力发展AI相关的业务,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力的逐渐演进,团队需要更多具备钻研精神的伙伴加入。小宇愿意主动研读前沿论文,有一定的钻研精神,所以团队表示也愿意给他一个这样的机会去尝试。

      在小宇办理入职手续的当天,小宇妈妈告诉记者:“有了新工作,既感恩又忐忑,在入职前一晚小宇还失眠了,他跟我说担心做不好,我安慰小宇,我们往前迈三步,哪怕是退两步,都是进步。”

      这基于小宇妈妈对大米和小米的充分信任,“收到offer时,心里没有其他情绪,只有感激。”小宇妈妈说,“大米和小米有支持性就业环境,公司安排了老师专门带他,希望他能平稳工作,与同事和睦相处。这份工作是一个新的里程碑,对小宇社会性发展更好。”


      “给自闭症同事多一份理解和包容”

      2023年,大米和小米开放10个面向自闭症青年的岗位,10名自闭症青年顺利入职。今年,大米和小米再次启动专项招聘计划,面向全国开放10个岗位。

      “这次收到来自全国简历200多份,我们给每一位求职者都打了电话,从中推荐了20多个人进入面试。”大米和小米人力资源部招聘负责人杨柳告诉记者,目前,第一批有5名自闭症青年入职,在行政、财务、教务、IT等岗位从事辅助性工作,分布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城市。

      与普通人相比,自闭症就业相对比较难。杨柳透露,在招聘时主要考察自闭症人士自理能力、独立出行能力、语言能力,情绪和行为能力。来大米和小米之前,很多自闭症同事也在其他岗位工作过,但因为缺乏就业支持的环境,每份工作都做不长。

      小宇妈妈坦言:“自闭症群体就业需要有一个支持的环境,才可以将优势发挥出来,否则强项也会变成弱项”。

      作为一名入职大米和小米两年的自闭症青年小黑来说,他比之前更有自信了。他说:“同事们都比较友善,我的工作能力也提升不少,能一次做不止一项工作。”

      自闭症人士实现稳定就业,就业支持是反复被提及的词。莎莎是小黑的同事,她和同事冠南经常跟小黑有工作上的交集。在日常工作中,她理解小黑的不一样,也有耐心跟他相处。“有时候我们忙着处理手头的工作,会对小黑的回应不那么热情,他就会很纠结我们是不是对他有什么不满,其实是因为太忙,但如果跟他说‘你先做你的工作,我等会忙完就来找你’的话,就能化解一些误解。”莎莎说,我们不妨给自闭症同事多一份理解和包容。


      用法律和资金保证自闭症等特需人士就业

      中国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,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,自闭症已成为导致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的首要疾病。

      “过去我们总觉得自闭症的预后都是不好的,长大以后不能生活自理,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终身照顾,这是一种片面的认知,尽管现在还有一些自闭症孩子成年以后,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,但是随着我们对自闭症的认识水平提高,随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科学干预的开展,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孩子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,乃至于成年以后拥有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。”邹小兵表示,有一批自闭症的儿童,成年以后是可以完全竞争性就业,也有些孩子在一些支持性的环境下去实现就业,我认为大米和小米今年又招一批自闭症员工,是非常重要的,也是有意义的。

      邹小兵认为,由于社交沟通障碍,招聘单位担心孤独症人士工作能力。“他们可能跟同事沟通起来不那么顺畅,但IT工程师、图书管理员等不需要特别多的应酬、社交的工作,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个优势。”邹小兵表示,不仅是大米和小米招收自闭症员工,其他的企业也可以招收自闭症员工,这对自闭症人士、家庭,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。

      “20多岁不推出家门,30多岁就再也走不出家门。”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家庭的心声。

      然而,自闭症等特殊需要人士的就业并非易事。大米和小米创始人姜英爽表示,就业是每一个人应有的权利,自闭症等特殊需要人士也一样享有就业权利。她认为法律上应保障自闭症等特殊需要人士的就业,政府应投入资金、培养就业辅导员等,保障自闭症等特殊需要人士享有更加平等就业的权利。

      “大米和小米此前招聘了10名自闭症员工,我们发现,根据他们与众不同的特性去调整跟他相处的模式和对他的要求,在这样的环境下,其实他的障碍是可以消失的,或者是会被认为是理想稳态,这其实就是我们所有家长梦寐以求的结果。”姜英爽表示,这相当于给他们一根“拐杖”,给他支撑,让他能走路,而我们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走路,不在于他是否拄着“拐杖”,这样他们就可以实现跟其他人一样就业,这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。

责任编辑:文刀刘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吃瓜娱乐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